共商共护成都平原淡水健康


淡水对人类的生产及生活至关重要,同时还支撑着孕育了全球10%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但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此外,气候变化正加剧全球淡水资源面临的压力。据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一半的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尽管水资源匮乏是当今最紧迫的发展挑战之一,我们却尚未充分监测淡水生态系统以及其与人类福祉间的直接联系,同时也在这一问题上有着较大的认知差距。

 

2021年4月15日,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联合保护国际基金会邀请成都的环保NGO在河研会办公室开展成都平原淡水生态系统健康座谈会。来自四川省绿化基金会、成都青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都康华社区发展中心、万华集团-麓湖水环境管理部门、成都市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等8家机构代表出席座谈会。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供图

保护国际保护地项目协调员罗星碧参加本次座谈会议,协作与会者围绕成都平原淡水生态系统的现状、威胁、影响及原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介绍了保护国际开发的淡水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支持工具--淡水健康指数(FHI)。河研会和大自然保护协会也分享了各自开发的河流健康评估工具。此外,各组织还分享了在成都平原淡水生态系统领域的相关保护行动和规划。


座谈期间,与会代表谈到了水环境污染、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入侵、湖泊河道断流、有限的水环境容量与不断扩大的用水需求之间的矛盾、饮水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成都平原淡水生态系统长远健康构成了相当的威胁。现有的治理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改善了水质,但是仍存在较大的局限,如缺乏从流域层面的系统考量,工程思维有余而生态思维不足,缺乏社区、企业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公众的环境意识及参与水环境治理的能力不足。这些因素的存在为成都平原淡水生态系统维系长远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与会各机构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如水生态环境监测、政策倡导、水体自净研究、生态治理与仿生学治理的研究与实践、社区参与水源地保护、公众教育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行动。通过此次交流,大家对各自的工作有更多的了解,也发现了相互合作的可能性与机会,并期待未来在增强公众环境教育、促进公众参与及社区参与、将流域和生态视角融入水环境治理之中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协作。


保护国际分享的淡水健康指数(FHI)为人们从流域层面更好地监测、管理及保护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湖泊、河流、湿地的健康提供了科学工具。FHI旨在从淡水生态系统活力、淡水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管理与利益相关方对淡水生态系统的治理等三个维度帮助社会管理和保护淡水系统。将管理、利益相关方及治理的相关因素纳入指标体系中是FHI最为突出的特色。自2015年以来,淡水健康指数已经推广应用至三大洲11个国家的各个流域,包括中国的广东东江流域、澜沧江西双版纳段、大理洱海、海南松涛水库、江西鄱阳湖。

这是我们围绕成都平原淡水生态健康的议题开展的一系列利益相关方交流的第一场座谈会,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期待对成都平原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的议题有更整全更系统的认识,同时对各个利益相关方对该议题的理解和所采取的行动有更多的了解,以便为我们即将召开的“成都平原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研讨会”做好铺垫。



保护国际基金会(CI)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美国阿灵顿,与全球2,00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30多年来,我们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及政策倡导等方法与政府、社区和企业合作,帮助并支持了77个国家的1,200多个自然保护地及保护项目,保护了超过6.01亿公顷的土地、海洋和沿海地区。我们一直以来的使命是:为人类的福祉持久保护自然。2002年,保护国际开始在中国境内开展自然保护工作, 目前在北京设代表处,同时在成都、南昌、广州设有野外项目团队。我们秉承科学,注重与各级政府、企业、科研院校以及社区开展合作,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实施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同时致力于推动政策倡导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