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国际基金会2016协议保护项目国际网络交流会在成都举行

        2016年1月23-27日,保护国际基金会2016协议保护项目国际网络交流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66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来自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野生动物保护国际(FFI)等机构的代表也参加了本次交流会议。

保护国际基金会首席运营官Jennifer Morris发表讲话(摄影:范敏)

        协议保护(Conservation Steward Program, 简称CSP),是指通过协议,以书面的方式撰写资源所有者和保护者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以鼓励民众广泛参与,从而有效达到保护的目标。保护国际基金会于2005年提出协议保护这一创新的保护方法,并在14个国家开展协议保护工作,超过35,000名社区居民从中直接受益,并直接有效保护了1,500,000公顷的关键栖息地。

会议现场(摄影:范敏)

会议现场(摄影:范敏)

        本次会议旨在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项目经验交流与分享,了解项目开展的不同方式和方法,以推动全球协议保护项目的有效开展。在会上,来自哥伦比亚、南非、中国、秘鲁、危地马拉、利比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与会代表从协议保护项目开展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方面,可行性分析、协议设计和协商、实施与监测、项目推广和可持续性等进行了案例分享,并总结了各自在不同国家(地区)开展协议保护项目的模式和经验。会后,大家还前往理县甘堡村及熊尔村实地走访,了解中国协议保护项目的具体开展情况。

参会代表前往项目点考察(摄影:郭思宇)

        在中国,保护国际基金会通过与四川省林业厅、甘肃省林业厅、青海省林业厅以及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政府和机构合作,开展了10余个协议保护项目,进行本土化实践探索,在推动国家生态保护机制创新上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