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县小型再造林景观恢复项目

背景

2005年,保护国际基金会(简称CI)与大自然保护协会(简称TNC)、国家林业局以及云南省林业厅在云南省腾冲县的苏江国有林场、界头乡、猴桥镇和曲石乡共同推动实施了基于清洁发展机制下的小规模造林再造林项目。该项目是几方在森林多重效益(FCCB)项目框架下,关注森林碳汇、社区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综合效益项目,共完成467.7公顷的原生乡土树种种植。

2007年,项目成为全球首个通过CCB标准金牌认证的森林碳汇项目,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小项目方法学(SSC)开发的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

2008年,项目在美国志愿碳汇市场成功卖出9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收益50多万美元,并成为全球第二个成功的林业碳交易案例。

2011年,由于原项目造林地块中部分地块树种变更、种植比例失衡等客观原因,原有的项目设计文件已无法继续满足后续工作开展的要求,为此,项目需要完成造林地块置换更新,开展再造林工作以继续提高森林多重效益。

我们的目标

对原项目造林地块开展全面考察,及时更新问题地块,开展补植与抚育工作,实现景观恢复并保证项目继续开展。

我们的行动

  • 原项目地块全面考察

    组织专家对原有地块及其植被情况进行全面考察,掌握不合格地块总面积和合格地块中的植被生长情况。

  • 选取新增地块并开展基线调查

    基于碳汇标准,因地制宜的选取当地宜林荒地作为项目新增地块,开展碳基线、社区经济和生物多样性基线调查,确定新增地块的合格性。

  • 森林补植和管护

    选取当地乡土树种,对新增地块开展补植工作,同时对原合格地块开展管护工作。

  • 抚育实验示范

    选取以秃杉树种为主的400亩样地作为抚育示范地,通过密度控制、混交模式、土肥管理等抚育技术开展实验研究,探索以秃杉为主要树种的人工抚育关键技术,为项目后续抚育提供科学支撑。 编写。

  • 技术培训

    针对277户项目参与农户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提高社区居民对森林的认识及基本巡护、抚育和管护技能。

  • 生物多样性调查

    在项目区域内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掌握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参数和动态信息,为项目制定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发放碳收益

    召开碳收益发放大会,以赠款形式将第二笔碳收益回馈社区。

我们的成果

  • 协助完成第一笔碳收益分配及发放工作,以每亩112元为发放标准,向社区居民发放第一笔碳收益共计94.668万元;.32万株,项目期内每年预计吸收二氧化碳6000吨;
  • 完成造林地块更新,新增造林地块95.8公顷,实现造林面积共计563.5公顷,其中花水林场368.3公顷、苏江林场112.4公顷、东华村55.4公顷、周家坡村15.4公顷、大坝村12公顷;
  • 完成花水林场苗木秃杉19万株、苏江林场云南松约9.4万株的补植工作;
  • 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项目区内各类植物共增加27种,动物增加5种,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大幅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森林生态功能增加,项目直接受益人口1423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