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分论坛圆满举办

作为自然教育领域最大规模的行业盛会,第五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于2018119-11日在成都举办。本届论坛在全球视野、本土行动的指导方向下,践行扎根本土、回归生活的主题,推动分享、探讨、思考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教育探索实践的途径和意义。五百余位自然教育相关从业者、专家学者、企业家、基金会代表出席活动。

保护国际基金会(CI)作为长期从事自然保护地工作的国际环保NGO,也作为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内探索践行自然教育多年的机构,承办了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分论坛。邀请已在自然保护地有自然教育探索经验的机构代表做了主题分享和现场互动交流,吸引了六十余名从事或关注本议题的伙伴参与,共同促进自然保护地类型的自然教育健康发展。


主题发言


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重要性与历史契机

发言人:蒋泽银  保护国国际基金会(CI)  

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核心。在我国保护地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等类型,经过60余年的发展,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已经逾12000个,约覆盖了我国陆域18%,领海4.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公园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促进国民的环境/自然教育,因此未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将是自然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欧美在自然保护地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证明,环境教育有助于促进公民享受自然福祉,提高公民环境素养,提升保护地管理水平。

当前正处于国家重视保护地体系构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自然教育的社会和市场氛围也日趋兴起的阶段,正是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最好契机。


台湾保护区的自然教育推动概况

发言人:薛博闻  人禾环境伦理发展基金会

台湾地区实施环境教育已30余年,探索了许多经验与做法,民众的环保意识、环境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教育成效。台湾自然保留区管制严格;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采分区管理,自然教育多在非严格管制区进行,区外以议题方式推动。

公部门自行开展的自然教育主要方式为:解说教育、自导式解说和启用大量志愿者。更为广泛的自然教育发展方式以公、私部门协力进行,多为公部门将自然教育项目委托给外部专业自然教育机构。委托项目的内容为规划、运作环境学习中心、生态教育馆,或是单纯课程合作等。

此外,在保护区外还有许多未能覆盖到的生态热点,或是提供了良好生态系统服务的地区(如农业生态系统水梯田)。2010年起,这些区域由台湾林务局推动保护区外的保护区观念进行保育,这其中就需要自然教育来助力。自然教育可以在人力支持、政策支持、经济支持、在地深化方面促进这些区域的保育。用自然教育的触角,指认保育意识与知能的空缺;保育需要做到哪里,自然教育的手脚就伸长到哪里。


保护地自然教育的系统化探索与实践——鞍子河保护地案例

发言人:张燕梅 保护国际基金会(CI)

自然教育不仅在国家公园“体现全民公益性”方面能够为公众提供一个渠道去实现享受自然的权利和践行保护自然的义务,自然教育在保护自然资源、降低保护成本、提升场域安全、取得公众支持等方面还是国家公园的有效管理手段之一。而国家公园是自然资本管理最好的保护地类型之一,保护地又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核心。在鞍子河保护地(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内)共管项目中,自然教育以服务公众、协助促进保护地管理,进而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保护为角色和目标定位发展。

鞍子河保护地自2015年起花了近3年时间,系统化地探索和实践保护地的自然教育机制。鞍子河的自然教育经历了梳理分析现状、系统规划(纳入保护地生态保护、科学研究、自然教育、游憩体验、社区发展五大版块、五位一体的系统规划中)、组建培养团队、完善办公教学后勤基础设施、研发测试优化课程、建立和完善运营机制、总结模式和辐射能量一系列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中强调:立足保护地,以自然保护为最终目标;扎根本土,长期团队协作,促进国内外先进经验转移;强调系统性、专业性,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事业。鞍子河还在不断地探索成长中,愿和更多的保护地一起推动保护地自然教育发展。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川自然学堂成长之路

发言人:张涛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5-2018年,北川自然学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五彩缤纷,从只有野地到室内外相结合,从一个人的学堂到单位的亮点工作。这个过程的背后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一个坚持的过程!北川自然学堂累积开展了近200次自然教育活动,累积参与近5000人,此外还培训了近800名人员。北川自然学堂的活动除了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也在周边社区和城市的自然环境开展;除了去到户外,也去到学校的课堂开展;自然教育的内容除了科普生态方面的知识,也结合文学、艺术、手工、运动等。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多元有趣,获得参与者的喜爱。

如果一个保护区的员工在做的事合理合法,坚持积累、在各种平台争取机会展示、个人取得的成绩能为单位也带来荣誉,慢慢就能获得单位领导和同事的理解和支持。没有明确的政策鼓励、没有资金支持、没有足够的人力,这是很多自然保护区未能着手开展自然教育的现实原因,但北川自然学堂的成长过程证明其实如果有人真的有志于此,有热情,能够坚持,就能做出自然教育的特色,就能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取得更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以提供场地为主与多元化机构合作开展自然教育—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言人:余鳞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65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保护区从生态保护、科研监测与社区发展等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在科研监测方面,更是树立起了保护区的典范,同时拥有完善的后勤设施,近年来基于优质的场域设施及丰富的科研监测数据,与多家机构合作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如科学志愿者(核心产品)、国际研学班、未成年人/亲子自然体验、环保企业/人士自然教育等。

王朗在发展自然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了基础设施配套、人员能力培训等,在与多元机构合作的过程中,王朗的角色主要为提供活动场地,监管活动内容和设施,转化科研成果为教学内容,提供在地动植物、森林生态系统解说、巡护员体验向导、后勤活动保障、社区体验活动协调等。

王朗的自然教育已取得了一些成效,未来思考的发展方向为:如何针对本地社区发展出本土化的自然教育;如何从孵化平台过渡至全方位的自然教育基地;如何发展出区别于其他机构的王朗特色的自然教育等。


现场互动  Q&A


分论坛只有短短3个小时,但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刚刚起步,还将面临许多问题,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给我们答案。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正值历史的发展契机,希望未来有更多人致力于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一起去面对和解决那些未知的、充满挑战的问题。自然保护,教育为本,寻本溯源,同道行,上下求索!


彩蛋

分论坛开场前,保护国际基金会还提供了VR自然影片体验哟,带领参会者走进亚马逊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