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与四川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项目

背景

中国的西南山地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有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西部地区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各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在无形中为当地的物种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自下而上的民间保护机制经过多年的实践,得到了国家和地方各级管理机构的初步认可和支持,并在中国西部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因为缺乏明确的保护目标和科学的保护依据,以及持续的资金、技术和法律支持,社区的保护行动和成效受到一定影响。西部地区相对比较落后,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依然突出,如何充分调动和鼓励已有的社区保护力量,将适应性强、成本低的社区保护作为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期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的目标

设立明确的保护目标,为以社区为主导的保护实践提供资金和法律支持,鼓励社区积极地参与到自然资源保护工作中。同时,在相关立法和国家宏观政策制订中加入对社区保护的理解和认同。

我们的行动

  • 制订科学的保护目标以指导社区自主开展保护活动;
  • 探索并创立社区保护行动基金机制;
  • 为社区提供开展保护行动的资金、技术和法律支持,鼓励社区参与保护;
  • 创造条件使社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弘扬传统生态文化;
  • 建立具有创新性的监测系统,对社区参与保护的过程和保护成效进行监测和记录;
  • 记录示范项目的经验与教训,并提供给各级政府的决策者、国内和国际组织等,为社区保护主流化提供依据;
  • 推广复制社区保护的成功经验。

我们的成果

  • 完成了“四川甘肃大熊猫分布图”和“普氏原羚分布图”,并被四川省和青海省林业厅采纳,作为开展针对普氏原羚、大熊猫等关键物种保护活动的依据;
  • 编制、印发了《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实施指南》及《青海与四川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项目区珍稀动植物清单》并辅以相关培训,对社区就生物多样性监测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予以指导;
  • 编制并印发《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指南》,从“我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知识)、“我想参与保护,那我可以做些什么”(保护行动与案例分析)、“我可以从何处得到支持”(相关保护组织、机构及其主要项目介绍)三个方面,用案例、故事等简单易懂的语言指导社区居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获得了社区的认可并为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工作提供了指导;
  • 探索并创立社区保护行动基金(Community Conservation Action Fund,简称CCAF),编写完成《社区保护行动基金投资策略》、《社区保护行动基金管理办法》,在四川省和青海省项目区域内推动了以社区为基础的保护工作;
  • 共发放88个小额赠款,支持乡村环境教育项目23个、社区监测巡护项目22个、植物保护项目21个、传统文化与保护项目2个、替代生计等其他项目20个。为79个社区提供了能力建设培训和社区交流,发掘培养超过60名基层保护骨干和社区带头人,超过150万公顷面积被社区有效保护,其中涉及35个自然保护区;
  • 为社区主导的保护实践提供技术和法律等方面的支持,分别印发中文和藏文版的《社区保护法律指南》,指南将保护地法、国家及省级水平的自然保护法及动物法、森林保护法等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法律知识,培养社区的自我管理以及依法管理的能力;
  • 组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管理培训12次,403人次参加培训,为社区保护培养了生力军;
  • 组织影像记录培训4次,培训内容包括选题、拍摄技巧、剪辑、后期制作等。其中《乡村之眼——我们是主角》涉及5个自然保护区、5个社区,共计12名学员完成11部影像作品;《乡村之眼——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涉及5个基层保护部门合作伙伴、8个社区,共计14名学员完成10部影像作品,不仅生动地记录了当地自然保护的人故事,也极大调动了当地居民以多种形式参与自然保护的积极性;
  • 在青海省、四川省建立11个协议保护项目点,签署14份社区保护协议,涉及社区人数13100人,保护面积达到722000公顷(包括145000公顷的普氏原羚栖息地、544000公顷的高原湿地及野生动物栖息地、13000公顷的大熊猫栖息地和20000公顷的温带森林及野生动物栖息地);
  • 在雅江协议保护点建立了村级人兽冲突基金,从补偿的前提、鉴定流程、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基金建立的方式和使用、基金的去处等方面制定了《人兽冲突管理办法》,成为生态补偿机制的良好示范;
  • 聘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南财经大学、兰州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围绕项目开展案例研究,完成并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交了6个专题研究及报告,并获得认可,报告内容分别为:

    1)《通过基层法制建设促进社区保护的可行性评估项目》

    2)《协议保护中的农民合作问题研究---以李子坝村为例》

    3)《社区组织化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影响---文县李子坝》

    4)《雅江“人兽冲突”试点项目案例研究报告》

    5)《协议保护项目与农村社区治理机制构建---白水河中坝村》

    6)《社区协议保护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 与四川省政策研究室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研究,总结项目实施经验,宣传项目实施效果,推动了相关立法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尤其在生态补偿相关政策方面,增进了政府相关部门对社区保护的理解和认可,起到了良好的政策推广和倡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