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管理论坛在昆明召开

2019年3 月21日,在“澜湄周”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圆桌对话期间,保护国际基金会联合生态环境部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共同举办了澜湄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管理论坛。 来自生态环境部直属单位、水利部直属单位、湄公河国家环境部及工业部门、研究机构、地方环保部门、国际组织、企业、媒体等代表参加了会议。

 


生态环境部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李霞处长在致辞中分享了应用淡水健康指数(Freshwater Health Index, FHI)工具的经验,指出FHI评估体系的未来发展即应指向流域综合管理,还应探讨在水资源行业的市场化应用,希望与CI在淡水生态系统管理的议题上开展更紧密的合作。

CI中国首席代表刘晓海博士在致辞中介绍,CI在全球正与合作伙伴们一起,致力于维护地球上关键的淡水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包括在非洲培育社区力量,对水源进行监测和生态修复,改善当地居民的用水健康;在南美洲哥伦比亚探讨水源与城市的关系,推动河流生态廊道保护和修复,保障城市供水;在亚洲的湄公河流域,以Cardamom-洞里萨湖地区为重点,采用生态系统方法,探索和示范可持续渔业。

 

 
Derek Vollmer 博士做主旨演讲

CI 淡水高级总监 Derek Vollmer 博士做了主题为“淡水健康指数:联接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的主旨演讲,从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流域尺度评估、未来情景分析、利益相关方参与、管理有效性评估五个方面剖析了FHI工具的特点和用途。FHI区别于其它生态系统评估工具的特点在于体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联系,将生态指标与社会指标有机结合起来。目前,CI与合作伙伴已在全球7个流域开展了FHI评估,也在逐步探索工具在流域政策支持中的应用,特别是工具的本土化改进,使其更好地为当地的流域管理提供支持。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温竹青博士分享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温竹青博士分享了FHI在澜沧江西双版纳段的应用案例。重点介绍了评估的数据获取方法,通过文献和年鉴、环境监测数据库、遥感影像、问卷调查、利益相关方研讨、实地调研和模型模拟等多种方法获取各项指标的基础数据。温博士还基于评估结果就流域的管理提出以下建议:1)引进生态友好型的经济作物,促进农村经济的绿色转变;2)从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提高水危机应对能力、加强公众参与等方面入手,提升流域管理水平。

 

CI 淡水研究经理Nick Souter 博士以未来情景分析为重点,介绍了湄公河下游的跨境子流域Sesan-Srepok-Sekong(3S) 流域的FHI评估案例。3S流域跨越柬埔寨、老拟、越南三国,承载着流域内34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该流域具有十分丰富的鱼类资源,是对湄公河鱼类洄游最重要的子流域之一,但也面临着的越来越大的水电开发压力。通FHI的情景分析功能,FHI科学团队基于现状和已知规划,对3S流域不同的水电站数量和布局情景进行模拟,评估不同发展决策对于河流连通性和鱼类生物量的影响。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张翠萍副主任分享了对海南省松涛水库的FHI评估案例。松涛水库面积130.4平方公里,是海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和饮用水源地。评估结果表明,松涛水库在地下水储量、生物多样性、泥沙调控、水质保障、洪水调节、疾病调控等二级指标的得分较高。总体而言,松涛水库在生态系统活力和生态系统服务2个一级指标的综合评分较高,在管理方面,则在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拓展资金来源、增强公共参与度等方面有提升空间。

 

 

云南大学陆颖老师分享了团队对于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所致环境变化的监测工作。通过开展对水量、水温、水质、沉积物、水生生态系统的大量监测工作,评估水电开发对于流域水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进而对电站运行和水生态保护提出具体的建议。陆老师的研究表明,水电站会影响其下游26-50公里范围内的水温,这可能对本土鱼类的季节性繁殖产生影响。在过去的30多年,澜沧江流域鱼类多样性从162种下降到113种,梯级电站的开发对于鱼类多样性的影响显著。基于科学评估,团队提出了系统的鱼类多样性保护措施建议。

 

  

CI水文信息总监Kashif Shaad 博士介绍了FHI桌面应用软件。为了给更多的流域管理者和相关方提提供用户友好型的FHI评估工具,FHI团队正着力于开发一个能简化评估过程的应用软件,帮助用户更快捷地开展评估和分享评估结果。

 

嘉宾评论环节

除了干货满满的专家分享,来自柬埔寨、老拟、越南和中国澜沧江流域、珠江流域、海南的代表还就各个流域淡水生态系统管理的挑战和经验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合影